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3197.“向晚时分”表示相对于在它之下的事物。这从“晚(即傍晚或晚上)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晚(即傍晚或晚上)”是指模糊(参看3056节)。由于在人里面,凡在下面的事物,即属于其属世心智的事物,相对于凡在上面的事物,即属于其理性心智的事物,都是模糊的,所以“晚(即傍晚或晚上)表示相对模糊的事物,这从内义上的整个思路可以看出来。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是来自属世人的真理,这真理要与理性心智中的良善结合。由于此处的主题是两者的这种结合,以及这种结合所带给属世人的光照,所以“向晚时分在田间默想”表示相对于在它之下的事物,处于良善状态的理性心智,或说沉浸于良善的理性心智的状态。沉浸于良善的状态被描述为“住在南地”,也就是住在神性之光中。与此相比,以前,也就是真理和良善结合在一起,属世层也变成神性之前,理性心智之下的事物处于一种傍晚或晚上。
6322.根据所有表象,外在感官,如视觉和听觉,流入思维,在那里激发观念。因为表面上看,物体,以及言语激活感官,先是激活外在感官,然后激活内在感官。但是,这种表象无论多么强烈,令人信服,仍是一个错误认识。事实上,外在之物是粗鄙的、物质的,故无法流入并激活内在之物,因为内在之物是纯净的、属灵的;这与事物的性质相反。正是内在感官,也就是灵的感官,通过外在感官感知事物,并使外在感官按照它的指示获得对物体的印象。因此,外在感觉器官,如视觉器官,也就是眼睛,能立刻适应所有感官物体。若没有它们从内部所接受的流注,这一切不可能发生在感觉器官中;因为所有纤维和小附件(它们在每个感觉器官周围为数众多)立刻适应物体的性质。事实上,器官本身也立即被赋予适应的状态。
我经常听见灵人们彼此讨论这种表象,并且每次天使都是这样答复的:流注决非从外在进入内在,而是始终从内在进入外在;这符合次序,违反次序不可能有流注。我曾两三次看见一些灵人被分离出去,与天使社群失去联系,就因为他们出于外在表象认为从外在进入内在的流注是存在的;因此,这流注是物质的,而非属灵的。他们之所以被分离出去,是因为根据这种观点,他们有可能得出一个结论:处于外在的地狱能流入处于内在的天堂;他们还有可能得出一个结论:生命的流注并非来自主;而事实上,生命的一切皆从主流入,因为主处于至内层;相对于主,其它一切都是外在的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